工银亚洲与艺赛旗合作的RPA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,已实现核心业务部门全覆盖,并通过“RPA+RPM”超自动化平台建设,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。工银亚洲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道春在《金融电子化》专访中系统阐述了项目背景、成效及未来规划。
一、项目启动背景:数字化趋势驱动流程重构
工银亚洲作为中国工商银行境外业务旗舰,面临跨境业务系统分散、操作复杂度高等挑战。2019年,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并释放人力,工银亚洲引入艺赛旗RPA技术,初期聚焦高频、重复的标准化操作场景(如商户限额调整、人行利率报备),逐步构建覆盖15个业务部门的自动化体系。
王道春指出,RPA的“非侵入性”特点使其成为连接异构系统的理想工具,尤其在跨境金融场景中,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提升战略执行效率。
二、实施成效:效率跃升与风险防控双突破
通过部署RPA“数字员工”,工银亚洲实现以下核心成果:
效率提升:关键业务流程(如OMDG、ADFT等)处理周期缩短50%以上,准确率达100%,年处理量超6000次自动化任务;
人力释放:运营人员从低效操作中解放,转向流程优化与风险管理,员工角色转型覆盖率达70%;
风险管控:系统间数据校验自动化使操作差错率趋近于零,客户服务响应速度提升60%;
成本优化:节假日无人值守模式降低运营成本40%,RPA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6个月内。
三、未来规划与行业意义
工银亚洲计划深化“RPA+AI”融合,依托艺赛旗RPM(流程挖掘)技术构建智能自动化闭环:
技术升级:2023年启动超自动化平台建设,集成流程挖掘与行为分析,实现流程优化前置化;
场景扩展:向信贷审批、合规监控等高价值领域延伸,目标覆盖80%高频操作场景;
行业标杆效应:该项目入选2023年信通院“智匠”优秀案例及IDC自动化最佳实践,为跨境金融数字化提供可复用的“技术+管理”双轨方案。
王道春强调,RPA正从“工具属性”转向“战略资产”,其规模化应用将推动银行业从“流程自动化”迈向“决策智能化”。